分享、合作、发展: ALC 2011年会参会感想

       
  • Home
  • /
  • 博客
  • /
  • 分享、合作、发展: ALC 2011年会参会感想
博客
分享、合作、发展: ALC 2011年会参会感想

作者:韦忠和

第二次赴美参加美国语言服务公司协会的年会,虽然三天会议才开了二天,但会议带来的收获却是需要好长时间来消化的。

与前年在Austin的年会相比,本届 会议参会公司达到200多家,以北美企业为主,欧洲、南美和亚洲都有公司参加。会议的组织者ALC理事会精心组织,在会议的议题设计、邀请的演讲人、专题 讨论的主持人、场所等等,都跟我们国内的同类会议大不相同。

ALC年会是一个行业的实际从业人员或业主,即翻译公司老板的聚会,这里没有任何级别的官员,没有装腔作势的学术权威,没有管腔,没有不切实际的理论研究,ALC的理事会所有成员都是翻译公司的老板。整个会议安排像是总裁培训班或MBA速成班,也像是行业老板的大聚会,有华山论剑的感觉。我想,总结起 来,可以用“乐于分享,积极合作,关注发展”来描述这个会议。

分享
第一天的会议都是全体会议。开幕式主席简短致辞后就是介绍会议主旨演讲人。著名的翻译产业调查咨询公司Common Sense Advisory的高级研究员Nataly做主题演讲,题目是 “如何将语言服务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大家最关心的年度行业调查报告关键数字也在这个主旨演讲中发布。当天另一个演讲是发布ALC自己的一年一度会员企业调查报告,记得在上次会议的时候,这个报告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这些报告从翻译服务企业的性 质、形态、组织机构、劳动生产率、价格、效益、未来发展计划等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有趣和有价值的信息。第一天的另外一个主题是 “如何实现和管理发展”,分为二场演讲,分别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预算、销售和营销二个话题,都是由北美有名气的翻译公司老总来介绍各自公司的做法和建议。这些演讲的提问环节更是热络, 提问者踊跃,回答者似乎也是慷慨分享看法。

会议的茶歇时间,外面的展览区和休息区总是热闹非凡,三三两两的人凑在一起互相介绍、讨论问题。晚上6:00安排的速配活动(GALA Speed Networking)更有创意,所有的参会者在游泳池边分成二大组,分别相向坐在二排会谈桌前,主持人鸣锣开始,每桌面对而坐的二人要利用三分钟时间交换名片,介绍各自的公司和业务等。三分钟一到,锣声一响,其中一人就站起来,坐到左边的一桌,开始认识新朋友。二个小时,结束的锣声响了,大家还意犹未尽。

今天的会议是多场次同时进行,话题涉及供应商管理、机器翻译、并购、口译人员质量管理等,都是各公司老板在做主讲人,下午有Town Hall(座谈会,类似美国的市政会,市民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和发表意见),然后是ATA、GAlA等几个行业协会的领导人物(其实都是公司老板)主持的语 言服务行业前景的讨论。不管是演讲人,还是提问人,都非常乐于分享,跟国内行业会议上的官员做报告、会员听报告、同行间互相提防,真有天壤之别。

合作
美国的行业协会运作跟中国很不一样的另一方面是,会员之间的合作非常多。ALC主席和会议主持人在开场时都会特别强调,根据美国的反垄断法,协会会议上不允许讨论价格问题。从所有的演讲题目看,确实都没有任何一项议题跟价格有关。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的互相合作。这些公司往往都是某些语言或某些领域有特色,所 有人都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虽然从这几年的行业调查报告,美国市场的某些语言价格有所下滑,但总体是变化不大,同行之间主要是靠质量、靠技术和靠服务竞争。

发展
贯穿会议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发展,会议不仅关注单个企业的发展、管理等微观问题,还关注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从技术的变革给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机会、全球化环境下行业面临的新问题、价格竞争、行业规范标准制订等等,都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今天会议的最后一场讨论是语言服务行业的前景,临结束时,前一任的ALC主席Marla拿出一个纸盒,让在主席台的五个嘉宾分别用一句话说明自己对5年后的行业情况做个预测,她说要将这个预言放在盒子里面并珍藏起来,五年后再打开来看看谁的预言准确。

国内的翻译服务产业论坛虽然办了很多届,但在行业的影响力没有提升,尤其是对实际从事翻译服务的广大企业没有多少帮助,当然这与中国翻译行业协会的官方背景、行业整体畸形发展有一定关系。

写到这,想起来几年前传神科技的何恩培总经理在北京云佛山组织过一次类似的会议“翻译产业领袖峰会”,会议的整个组织有这样的一点雏形,当然规模、深度和代表性等远不到ALC年会的规模。不过,这样的峰会确实必要,希望何总和中国的同行们能承担起这个责任,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prev
next
关注公众号
微博首页